rm命令
`rm`命令是Linux系统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命令,用于删除文件或目录。通常情况下,`rm`不会删除目录,你必须通过指定参数 `-r` 或 `--recursive` 来删除目录。另外,`rm` 通常可以将该文件或目录恢复(注意,`rm` 删除文件其实只是将指向数据块的索引点(information nodes)释放,只要不被覆盖,数据其实还在硬盘上)。如果想要保证文件的内容无法复原,可以使用命令`shred`。
shred命令
`shred`命令有助于多次覆盖就地数据。这使得第三方软件和硬件探测更难恢复数据。这就是为什么它通常用于安全地删除数据的原因。`shred`命令执行后文件系统会在原来的位置覆盖指定的数据。传统的文件系统符合此条件,但许多现代的文件系统都不符合条件。`shred`命令删除一个文件之后,文件中的数据会被多次随机覆写,相当于执行的是清除级别的销毁数据操作。`shred`命令是一条终端命令,重复覆盖指定的文件,以使即使非常昂贵的硬件探测也难以恢复数据。
rm命令的局限性
`rm`命令主要用于常规的文件删除,但对于只读文件、目录等特殊类型的文件,它无法进行删除。此外,如果不慎使用了`rm -rf `这样的命令,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数据丢失。
shred命令的安全性
相比之下,`shred`命令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文件删除方式。它可以确保即使是非常昂贵的硬件也难以恢复删除的数据。`shred`命令不仅可以删除单个文件,还可以删除整个目录及其下的所有文件。它通过多次覆盖数据,使得数据无法被恢复。
综上所述,`rm`命令和`shred`命令在权限和用途上有明显的差异。`rm`命令适用于常规的文件和目录删除,但对于需要完全数据安全性的场景,应当使用`shred`命令。`shred`命令提供了更加严格的删除保护机制,确保数据无法被恢复。在处理敏感数据时,应当优先考虑使用`shred`命令。